Kubernetes 源码二次开发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环境准备:安装和配置 Go 环境,确保 Go 版本与 Kubernetes 项目兼容。
获取源码:从 GitHub 克隆 Kubernetes 仓库到本地。
设置工作环境:通过 make 命令设置编译环境。
修改源码:根据需求修改 Kubernetes 源码。
编译:使用 make all 编译所有组件。
测试:运行测试以确保修改不会破坏现有功能。
构建镜像:如果修改了 Kubernetes 组件的代码,需要重新构建相应的 Docker 镜像。
部署:在本地或者远程集群上部署修改后的 Kubernetes 组件。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修改 Kubernetes Scheduler 的默认行为: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k8s.io/api/core/v1"
"k8s.io/klog"
"k8s.io/kubernetes/cmd/kube-scheduler/app"
)
// 修改默认的调度策略
func myDefaultPodDisruptionBudgets() {
// 实现自定义的策略...
}
func main() {
// 复制 kube-scheduler 的启动逻辑
command := app.NewSchedulerCommand()
// 在这里插入自定义的调度策略设置逻辑
myDefaultPodDisruptionBudgets()
// 运行 kube-scheduler
if err := command.Execute(); err != nil {
klog.Fatalf("Error running kube-scheduler: %v", err)
}
}
在实际开发中,你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修改 Kubernetes 的源码,并且确保你的修改不会破坏现有的 API 兼容性。在修改完成后,你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编译、测试和部署。
Kubernetes源码二次开发系列(一到三),玩转高阶K8s开发Kubernetes源码二次开发系列(一到三),玩转高阶K8s开发Kubernetes源码二次开发系列(一到三),玩转高阶K8s开发Kubernetes源码二次开发系列(一到三),玩转高阶K8s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