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排序算法汇总:希尔、快速、堆、归并

排序算法汇总:希尔、快速、堆、归并

时间:2024-02-23 18:46:34浏览次数:221  
标签:归并 int 元素 arr 希尔 数组 排序 节点

排序思想分类

  • 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大部分排序算法)
  • 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计数排序、桶排序、基数排序)

n²三兄弟

一、冒泡排序(简单交换排序)

用两个指针遍历数组,比较,让较大的数移动到后面 每遍历一次,就能将一个最大的数移动到数组末尾 时间复杂度:n²  

二、选择排序

两个指针,一个固定指开头,一个遍历数组 每遍历一次,将最小一个放到开头,头指针后移 时间复杂度:n²  

三、插入排序

一个指针,指向未排序的元素,遍历往前找合适的位置插入 插入:塞进去,后面的全部后移 时间复杂度:n²

nlogn排序

基本都用了分治思想

四、希尔排序(间隔分组插排)

1959年Shell发明,是第一个突破O(n2)的排序算法,是简单插入排序的改进版。它与插入排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优先比较距离较远的元素。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   又称为分组插入排序、递减增量排序 是插入排序的改进版,但是一种非稳定排序算法 根据插入排序特性: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效率高,可以达到线性(O(n))的效率 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具体算法描述:

1.间隔分组,通常为总长度的一半

如总长度为8,则初始间隔取4,每4个数连一条线,分为一组

2.组内排序

同组内位置可交换,小的放前面

3.重新设置间隔分组,为前一次分组的一半

第一次间隔取4,则第二次间隔取2,报数间隔2的数全部归为一组

4.再次组内排序

对每一组内位置进行简单插入排序

5.再次分组,间隔为一,则对整组进行简单插入排序

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下为O(n^2),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术语讲解:每次的分组间隔术语称之为“增量”

既可以提前设定好间隔序列,也可以动态的定义间隔序列。动态定义间隔序列的算法是《算法(第4版)》的合著者Robert Sedgewick提出的。   

五、归并排序

详见: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递归地把序列拆为子序列 拆到每个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了(原子化)就开始合并 将子序列进行有序合并(双指针)
function mergeSort(arr)         //拆分
{
    var len = arr.length;
    if (len < 2)                //直到拆到只有一个元素为止,返回
    {
        return arr;
    }
    var middle = Math.floor(len / 2),
        left = arr.slice(0, middle),
        right = arr.slice(middle);
    return merge(mergeSort(left), mergeSort(right));  //递归地拆,然后一层层合并上去
}

function merge(left, right)        //双指针合并有序序列
{
    var result = [];

    while (left.length>0 && right.length>0) {
        if (left[0] <= right[0]) {
            result.push(left.shift());
        } else {
            result.push(right.shift());
        }
    }

    while (left.length)             //处理余下序列,直接塞入结果序列中
        result.push(left.shift());

    while (right.length)
        result.push(right.shift());

    return result;
}
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和选择排序一样,归并排序的性能不受输入数据的影响,但表现比选择排序好的多,因为始终都是O(nlogn)的时间复杂度。代价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六、快速排序(中间冒泡排序)

核心思想:先确定序列中间元素的位置 将合适的数位置移动到中间,减少移动路程 (冒泡排序是移动到数组一端,预计路程较长)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算法描述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来把一个串(list)分为两个子串(sub-lists)。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核心:递归地排序基准左右两边的序列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function quickSort(arr, left, right) 
{
    var len = arr.length,
        partitionIndex,
        left = typeof left != 'number' ? 0 : left,    //防止left和right超出数组边界
        right = typeof right != 'number' ? len - 1 : right;

    if (left < right) 
    {
        partitionIndex =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分割并获取基准下标
        quickSort(arr, left, partitionIndex-1);    //排序 基准左边 序列
        quickSort(arr, partitionIndex+1, right);   //排序 基准右边 序列
    }
    return arr;
}

function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 分区操作(双指针, 存放指针+遍历指针)
{     
    var pivot = left,                      // 设定最左边为 基准(pivot)
        index = pivot + 1;             //从基准的下一个作为遍历起点
    for (var i = index; i <= right; i++) 
    {
        if (arr[i] < arr[pivot])      //遍历序列,比基准小的都往前移
        {
            swap(arr, i, index);
            index++;              //小于基准的数的存放指针
        }       
    }
    swap(arr, pivot, index - 1);     //把基准移动到存放指针 ( 小于基准的序列的末尾 )
    return index-1;
    //分割完毕后,基准左边都小于基准,基准右边都大于基准
}

function swap(arr, i, j)   //交换函数
{
    var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快速排序是处理大数据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了。虽然 Worst Case 的时间复杂度达到了 O(n²) 但它的平摊期望时间是 O(nlogn),且 O(nlogn) 记号中隐含的常数因子很小 比复杂度稳定等于 O(nlogn) 的归并排序要小很多。 所以,对绝大多数顺序性较弱的随机数列而言,快速排序总是优于归并排序。  

七、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 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堆排序算法建立在 堆数据结构 的基础上 将输入数组建立为一个 大顶堆(最大堆),反复取出堆顶逆序排列 (最先取出的放在最后) ,并对剩余元素重建大顶堆,即可将原数组从小到大排列完成排序。 【一个一个放进最大堆,再一个一个地取出完成排序】 一个直接的想法是在原数组之外新建一个数组保存每次取得的堆顶,这样会有 O(n) 的空间开销,可以用一种称作 「原地堆排序」 的技巧避免此开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将原待排序数组 arr[]建立为一个大顶堆。 交换堆顶和当前未排序部分中最末尾元素,则堆顶元素已排序(此时在数组最末尾)。 剩余元素中 只有当前堆顶 (上一步被交换的末尾元素) 可能造成 堆失序,因此只需对堆顶调用一次调整堆序的下滤 (siftDownsiftDown) 操作 (操作范围为未排序部分) ,即可恢复未排序部分的堆序。 重复 2,3 直到所有元素已排序,返回 arr[] 。 上述通过交换堆顶与当前未排序部分末尾元素的做法,避免了额外的空间开销,即 原地堆排序,程序结束后返回的 arr[]arr[] 为已排序状态。 稳定性:不稳定。 交换可能会破坏稳定性。例:输入数组 \{1, 2_{red}, 2_{green}\}{1,2 red,2 green} ,灰色表示已排序。排序后最终为 \{1, 2_{green}, 2_{red}\}{1,2 green,2 red} ,可以看到2_{red}2red和 2_{green}2 green的相对顺序相比输入已改变。  

步骤1.堆化 (heapify)

将数组变为最大堆 将原输入数组看作一棵 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 Tree) 。根节点下标为 0,于是根据完全二叉树的结构性质,任意一个节点 (下标为 i) 的左子节点下标为 2 * i + 1,右子节点下标为 2 * i + 2,父节点下标为 (i-1) / 2。 堆化过程即使得整棵树满足堆序性质,也即任意一个节点大于等于其子节点(大顶堆)。 父→子公式(已知父下标为i):左子节点下标 = 2 * i + 1,右子节点下标 = 2 * i + 2 子→父公式(已知子下标为i):父节点下标 = (i-1) / 2 一句话总结堆化操作:对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到根节点,依次执行下滤操作 (siftDownsiftDown)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开始下滤的原因是此节点之后的节点均为叶子节点,叶子节点无子节点,故其本身已满足堆序性质(堆只要求父子之间有序),也就无下滤的必要 (也不会下滤)。每一次下滤使得该节点及其之后的节点都满足堆序性质,直到根节点。

下滤方法(siftDown)

下滤 (siftDown) 是堆排序的核心方法,在堆排序中的如下两种操作中调用: 排序开始时 创建最大堆 的堆化方法 每次排序取走堆顶时用于 恢复未排序部分的堆序 动图展示了删除大顶堆 {9, 8, 5, 6, 7, 2, 4, 1, 3} 堆顶元素 9 的过程(动图中出现的100表示堆顶,值为9)。   1.删除堆顶(被取走了),堆中元素减 1,将当前最后一个元素 3 暂时置为堆顶(双指针思路,用末尾补头)。 2.可以看到,此时只有该堆顶元素 3 导致堆失序,于是用其左右子节点中的较大者与堆顶交换(根据之前的坐标公式)。 3.对元素 3 重复操作 2 ,直到恢复堆序。 恢复堆序的过程就是将影响堆序的元素(被提到头来的原末尾元素)不断向下层移动 (并交换) 的过程,因此形象地称之为下滤 (siftDownsiftDown) 。 ※ 注意,此处沿用 JDK 源码中下滤操作的方法名 siftDownsiftDown,sift 为过滤之意,网上有的博客文章将其讹误成 shift,请读者仔细分辨。   可以看到,对节点 xx 的下滤操作的本质是恢复以 xx 为根节点的树的堆序。因此在堆化操作中,只需要分别依次地对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到根节点执行下滤操作,即可使整棵树满足堆序。 在排序过程中,每次原地交换后 (交换当前堆顶与当前未排序部分最后一个元素),只有新堆顶影响堆序,对其执行 一次 下滤操作 (范围为未排序部分) 即可使未排序部分重新满足堆序。  

时间复杂度

原地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最好 / 平均 / 最坏时间复杂度均为 O(nlogn) 建堆时间复杂度: O(n) 因为是原地算法,空间复杂度为O(1),不需要额外空间 当前堆顶通过交换完成排序时,其下滤次数取决于当前树高 设当前未排序元素个数为 ii ,其下滤次数最多为层高减1 (根节点为第1层) ,可估计为 logilogi。每排序一次堆顶,待排序部分元素个数减1,于是从一个大顶堆开始完成排序所需时间取决于 n - 1n−1 次堆顶下滤 (下滤范围分别为 n, n -1, n-2,...,1n,n−1,n−2,...,1 ) 次数总和最大值 (实际上只剩一个元素时排序已经完成,对于最后一个元素无需下滤,不过考虑到 log1=0log1=0 并不影响结果,因此 ii 仍从 1 开始)。  

代码实现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w(int &a,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 arr[]为完全二叉树层序遍历得到的数组
// n为完全二叉树的节点,即数组长度
// i为待维护的节点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n, int i)   //下滤函数   参数:数组、数组边界下标、当前树顶下标
{     
     //前提条件:除 i与 i下方这两层外,下方已完全堆化
        //找到树中最大元素,并将其移动到顶端
        if (i >= n) return;   //递归出口:堆化到数组最后一个元素
 
        int largest = i;
        int lson = i * 2 + 1;  //左子节点
        int rson = i * 2 + 2;  //右子节点
        if (lson < n && arr[largest] < arr[lson]) 
        {     //和左子节点数值比较,找到最大节点,赋值下标
                largest = lson;
        }
        if (rson < n && arr[largest] < arr[rson]) 
        {    //和右子节点数值比较,找到最大节点,赋值下标
                largest = rson;
        }
        if (largest != i) 
        {   //如果树中最大元素和顶端的不一样,那么交换二者的数值,将最大节点移动到顶端
                swap(arr[largest], arr[i]);  //找到的最大值换上来,原堆顶换下去
                heapify(arr, n, largest);    //对换下去的数再进行堆化判断
                //进行一个递归,因为在原堆顶换下去之后,无法保证下面的堆序
        }
}

void heap_sort(int arr[], int n)  //堆排序函数   参数:原始数组  数组size
{
        //建堆,将原数组堆化
        int lastNode = n - 1;       
        int parent = (lastNode - 1) / 2;   //找到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即最后一个非叶节点
        for (int i = parent; i >= 0; i--)  //从后往前堆化
        {
                heapify(arr, n, i);    //二层树堆化函数
        }
 
        //堆排序,取出堆顶放到数组末尾,然后再堆化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sw(arr[i], arr[0]);  //把取出的堆顶放数组末尾,最后形成从小到大的有序数组
                heapify(arr, i, 0);   //堆化,将换上来的原末尾元素移动(下滤)到合适位置
        }
}

int main() 
{
        int arr[5] = { 5,4,3,2,1 };
        heap_sort(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调用堆排序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cout << arr[i] << endl;
        }
 
        return 0;
}
 

标签:归并,int,元素,arr,希尔,数组,排序,节点
From: https://www.cnblogs.com/jk-2048/p/18030194

相关文章

  • 排序算法-归并排序
    时空复杂度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n)使用了分治思想优势1.稳定归并的时空复杂度非常稳定的,不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归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不变,2.高效归并算法计算效率相比其他算法也是非常快的 思路图解分把一个有n个元素的数组,分成n个有1个元素的数组然后边比较......
  •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md0、算法概述0.1算法分类****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
  • 插入排序分析
    插入排序(升序)复杂度分析可以把插入排序想象成抽扑克牌,从牌堆中每抽一张牌我们就和手牌比较并插入。一般,我们习惯大牌放左边,小牌放右边,那么我们抽牌时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把抽的牌和手牌对比,找到,放入手牌,这个过程就可以看作时插入排序1.代码实现插入排序代码实现比较简单#in......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05——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递归defquick_sort(aimlist,first,last):#打印当前排序状态print(aimlist)#如果子列表只有一个元素或没有元素,直接返回iffirst>=last:return#初始化低位、高位和中间值low=firstheigh=lastmid=aimli......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02 | leetcode 977. 有序数组的平方、35.搜索插入位置、34.在
    题目链接:977.有序数组的平方-简单题目描述:给你一个按非递减顺序排序的整数数组nums,返回每个数字的平方组成的新数组,要求也按非递减顺序排序。示例1:输入:nums=[-4,-1,0,3,10]输出:[0,1,9,16,100]解释:平方后,数组变为[16,1,0,9,100]排序后,数组变为[0,1,9,16,100]......
  • 快排-归并-堆排序
    概述排序算法算是最经典的算法了,只要你学习算法,就永远也离不开他,常用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桶排序计数排序计数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这些排序大致特点如下:其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三种排序,分别是: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一.快速排序1.大......
  • MySQL字段按照特定规则排序
    分享一下数据库字段排序需求不是按照自然的顺序进行升序排序;需求:工单状态,按照生产中>挂起>待生产>已完成进行排序。解决方法:1、工单状态枚举对应可以设置为:生产中:10 ,挂起:20: ,待生产:30,已完成:40数据库where条件后面可以设置为:orderbyorder_statusasc。这种方法是最......
  • 初三年后集训测试---T1排序
    初三年后集训测试$T1$排序$$HZOI$$·题意:给定\(4n\)个整数,求:\[\max\{\sum_{i=1}^{4n}(A_{i,1}\timesA_{i,2}-A_{i,3}\timesA_{i,4})\}\]其中存在\(n\)个这样的集合\(a\),并两两互不相交。·题解:先排序,再将区域划分为两块,从\(2n\)处划分。然后:大的那......
  •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01 | leetcode 704. 二分查找、35.搜索插入位置、34.在排序
    题目链接:704.二分查找-简单题目描述:给定一个n个元素有序的(升序)整型数组nums和一个目标值target,写一个函数搜索nums中的target,如果目标值存在返回下标,否则返回-1。示例1:输入:nums=[-1,0,3,5,9,12],target=9输出:4解释:9出现在nums中并且下标为4示......
  • 【C++】编写一个具有老式风格接口的函数,其原型如下:int reduce(long arr[], int n)。实
    #include<iostream>#include<string>usingnamespacestd;intreduce(longarr[],intn){sort(arr,arr+n);autostr=unique(arr,arr+n);returnstr-arr;}intmain(){longarr[10]={15,8,5,6,11,11,6,6,1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