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va反序列化简介
java反序列化是近些年安全业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Apache Commons Collections、JBoss、WebLogic 等常见容器、库中均发现有该类漏洞,而且该类型漏洞容易利用,造成的破坏很大,因此影响广泛。
在本文中将先介绍java反序列化漏洞的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工具如何检测、扫描此类漏洞。
1.1 什么是反序列化
Java序列化是指把Java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序列化后的字节数据可以保存在文件、数据库中;而Java反序列化是指把字节序列恢复为Java对象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通过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和ObjectOutputStream.writeObject()
方法实现。
在java中任何类如果想要序列化必须实现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例如:
publicclass
Hello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String name
;
}
java.io.Serializable
其实是一个空接口,在java中该接口的唯一作用是对一个类做一个标记让jre确定这个类是可以序列化的。
同时java中支持在类中定义如下函数:
privatevoid
writeObject(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out
)
throws
IOException
privatevoid
readObject(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n
)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这两个函数不是java.io.Serializable
的接口函数,而是约定的函数,如果一个类实现了这两个函数,那么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时候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和ObjectOutputStream.writeObject()
会主动调用这两个函数。这也是反序列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例如:
publicclass
Hello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String
name
;
privatevoid
readObject(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n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Runtime.getRuntime().exec(
name
);
}
}
该类在反序列化的时候会执行命令,我们构造一个序列化的对象,name为恶意命令,那么在反序列化的时候就会执行恶意命令。
在反序列化的过程中,攻击者仅能够控制“数据”,无法控制如何执行,因此必须借助被攻击应用中的具体场景来实现攻击目的,例如上例中存在一个执行命令的可以序列化的类(Hello),利用该类的readObject函数中的命令执行场景来实现攻击。
1.2 反序列化漏洞示例复现
在这里我们构造一个有漏洞的靶场进行漏洞复现测试:使用spring-boot编写一个可以接收http数据并反序列化的应用程序。
使用https://start.spring.io/生成一个spring-boot应用,选择Maven Project、java8
下载到本地,导入IDE,修改pom.xml加入Apache Commons Collections 3.1依赖(该版本存在反序列化漏洞)
<dependency>
<groupId>
commons-collections
</groupId>
<artifactId>
commons-collections
</artifactId>
<version>
3.1
</version>
</dependency>
修改DemoApplication.java 为如下代码
此时我们就完成了一个有Apache Commons Collections漏洞的验证靶场,启动该靶场应用
我们使用 ysoserial 生成攻击payload:
java -jar ysoserial-master-8eb5cbfbf6-1.jar CommonsCollections5
"calc.exe">
poc
然后使用 httpie 发送攻击payload(poc)
http post http://127.0.0.1:8080/rmi
<poc
这时候就可以看到poc中的命令执行了
1.3 反序列化漏洞解析
在1.2 的示例中我们使用了 ysoserial 的 CommonsCollections5
这个payload,本节我们对此poc进行分析
可以最终反序列化的对象为 javax.management.BadAttributeValueExpException
,在该类提供了 readObject 方法,在其中有问题的地方为
val
=valObj
.toString();
这里的 valObj 为 TiedMapEntry(lazyMap, “foo”) ,该类的toString方法
publicString
toString()
{
returnthis.getKey()
+
"="
+
this.getValue();
}
其中 this.getValue 为
publicObject
getValue()
{
returnthis.
map
.get(this.key
);
}
而 this.map 为 lazyMap = LazyMap.decorate(innerMap, transformerChain),在 lazyMap 中
publicObject
get(Object
key
){
if
(!super.
map
.containsKey(key
)){
// 当找不到key的时候调用transform
Object
value
=this.
factory
.transform(key
);
super.
map
.put(key
,value
);
return
value
;
}
else
{
return
super.
map
.get(key
);
}
}
在其中看到,没有找到key的时候,调用了 this.factory.transform(key)
而this.factory为我们构造的包含payload的执行链 transformerChain 该transformer会最终通过反射执行命令。
2 java反序列化漏洞检测
在1中的原理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反序列化漏洞需要依赖执行链来完成攻击payload执行。由于反序列化漏洞的特性,在检测的时候漏洞扫描工具一般聚焦已知漏洞的检测,而未知漏洞的检测,安全工具能力非常有限,一般需要专业人员通过安全审计、代码审计等方式发现。
java反序列化漏洞依赖于两个因素:
1.应用是否有反序列化接口
2.应用中是否包含有漏洞的组件
因此对应的漏洞扫描工具也需要根据这两个因素进行检测。
2.1 白盒工具检测
白盒代码审计工具,可通过在调用链中查找是否有发序列化的操作:
- 调用链的入口不同框架是不同的,例如在1.2例子中调用链的入口为spring-boot的controller。
- 调用链中一旦发现有发序列化操作
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则该接口存在序列化操作
但仅仅依靠以上信息不足以判断是否存在漏洞,还需要判断代码中是否有存在*执行链**的三方依赖。在java中,一般通过分析 pox.xml
build.gradle
文件来分析是否包含有漏洞的组件。
2.2 黑盒漏洞扫描器检测
web漏洞扫描器检测原理和白盒工具不一样。
首先漏洞扫描器要解决的是识别出反序列化的请求,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web漏洞扫描是无法通过爬虫方式直接发现反序列化接口的,因此往往需要配合其他web漏洞扫描器的组件(例如代理组件)来识别反序列化接口,如下图所示
如今web漏洞扫描器都提供了代理组件来发现应用的http请求,爬虫组件可通过前台页面触发请求进入代理组件;但在API场景下,还是需要测试人员进行API调用该操作才能够产生http请求数据。
在截获到http请求数据后,代理组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判断一个请求是否是序列化请求:
- 通过http请求的Content-Type,具体来说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java-serialized-object
是序列化请求的请求头 - 检查请求数据的开头是否是
0xaced
,有时候序列化请求不存在正确的content-type,此时需要根据数据来判断是否是序列化请求
在确定一个接口是序列化接口的时候会漏洞扫描器会发送探测payload判断接口是否有反序列化漏洞,这里的攻击payload类似于1.2节中使用的ysoserial 工具,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看到回显(http返回数据没有攻击执行结果),因此只能进行盲注,即发送 sleep 10 这样的命令,根据响应时间判断是否有漏洞。
标签:java,key,漏洞,io,http,序列化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123455/p/1678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