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C/C++ 运用Npcap发送UDP数据包

C/C++ 运用Npcap发送UDP数据包

时间:2023-11-25 14:13:06浏览次数:45  
标签:UDP Npcap 数据包 void 网卡 FinalPacket pcap

Npcap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源网络抓包库,它是 WinPcap 的一个分支,并提供了一些增强和改进。特别适用于在 Windows 环境下进行网络流量捕获和分析。除了支持通常的网络抓包功能外,Npcap 还提供了对数据包的拼合与构造,使其成为实现 UDP 数据包发包的理想选择。本章将通过Npcap库构造一个UDP原始数据包,并实现对特定主机的发包功能,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如何使用Npcap库伪造特定的数据包格式。

Npcap的主要特点和概述:

  1. 原始套接字支持: Npcap 允许用户通过原始套接字在网络层捕获和发送数据包。这使得用户能够进行更底层的网络活动监控和分析。
  2. WinPcap 的增强版本: Npcap 是 WinPcap 的一个分支,对其进行了一些增强和改进。这些改进包括对新版本 Windows 的支持、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一些额外的功能。
  3. 支持 Windows 10: Npcap 被设计用于支持 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它允许用户在最新的 Windows 平台上进行网络抓包和分析。
  4. Loopback 模式: Npcap 允许在 Loopback 接口上进行抓包,使用户能够监视本地主机上的网络流量。
  5. 多种应用场景: Npcap 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调试等各种场景。它为开发人员、网络管理员和安全专家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用于分析和理解网络通信。
  6. 开源: Npcap 是开源项目,其源代码可以在 GitHub 上获得。这使得用户可以自由查看、修改和定制代码,以满足特定需求。

UDP 是一种无连接、轻量级的传输层协议,与 TCP 相比,它不提供可靠性、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机制,但却更加简单且具有较低的开销。UDP 主要用于那些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可以容忍少量丢失的应用场景。

UDP 数据包结构: UDP 数据包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1. 报头(Header):
    • 源端口号(16 位): 指定发送端口。
    • 目标端口号(16 位): 指定接收端口。
    • 长度(16 位): 报头和数据的总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 校验和(16 位): 用于验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2. 数据(Payload):
    • 实际传输的数据,长度可变。

UDP 的特点:

  1. 面向无连接: UDP 是一种无连接协议,通信双方不需要在传输数据之前建立连接。这使得它的开销较低,适用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2. 不可靠性: UDP 不提供数据的可靠性保证,不保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和完整性。因此,它更适合那些能够容忍一些数据丢失的场景,如音视频传输。
  3. 适用于广播和多播: UDP 支持广播和多播通信,可以通过一个发送操作同时向多个目标发送数据。
  4. 低开销: 由于缺乏连接建立和维护的开销,以及不提供可靠性保证的特性,UDP 具有较低的开销,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5. 适用于短消息: 由于不需要建立连接,UDP 适合传输短消息,尤其是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UDP 的应用场景:

  1. 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如实时音视频传输、在线游戏等。
  2. 简单的请求-响应通信: 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请求-响应场景,如 DNS 查询。
  3. 广播和多播应用: UDP 的支持广播和多播特性使其适用于这类通信模式。
  4. 实时数据采集: 例如传感器数据采集等场景。

输出网卡

使用 WinPcap(Windows Packet Capture)库列举系统上的网络接口以及它们的 IP 地址。WinPcap 是一个用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捕获库,可以用于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

代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事情:

  1. 使用 pcap_findalldevs_ex 函数查找系统上的所有网络接口。
  2. 遍历每个网络接口,获取其 IP 地址,并将地址列表打印出来。

pcap_findalldevs_ex 用于查找系统上所有网络接口的函数。它的原型如下:

int pcap_findalldevs_ex(const char *source, struct pcap_rmtauth *auth, pcap_if_t **alldevs, char *errbuf);

函数参数说明:

  • source:一个字符串,用于指定网络接口的来源。可以为 NULL,表示从系统获取网络接口信息。也可以指定为一个网络地址,用于远程捕获。
  • auth:一个 pcap_rmtauth 结构的指针,用于指定远程捕获的认证信息。一般情况下可以为 NULL
  • alldevs:一个 pcap_if_t 类型的指针的地址,用于保存查找到的网络接口链表的头指针。
  • errbuf:一个字符数组,用于保存错误信息。

函数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 0。
  • 失败时返回 -1,错误信息保存在 errbuf 中。

函数功能:

pcap_findalldevs_ex 主要用于查找系统上的网络接口信息。当调用成功后,alldevs 将指向一个链表,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网络接口的信息。这个链表的头指针是 alldevs

pcap_freealldevs 用于释放 pcap_findalldevs_ex 函数分配的资源的函数。其原型如下:

void pcap_freealldevs(pcap_if_t *alldevs);

函数参数说明:

  • alldevs:由 pcap_findalldevs_ex 返回的链表的头指针。

函数功能:

pcap_freealldevs 主要用于释放 pcap_findalldevs_ex 函数返回的链表中分配的资源,包括每个节点和节点中保存的接口信息。

输出当前系统中活动网卡信息,可以这样来写,如下代码所示;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pcap.h>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pragma comment(lib, "packet.lib")
#pragma comment(lib, "wpcap.lib")

// 打开网卡返回的指针
pcap_t* m_adhandle;
unsigned char* FinalPacket;
unsigned int UserDataLe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打开网卡
	pcap_if_t* alldevs = NULL, *d = NULL;
	char szErr[MAX_PATH] = { 0 };
	if (-1 == pcap_findalldevs_ex(PCAP_SRC_IF_STRING, NULL, &alldevs, szErr))
	{
		return 0;
	}

	// 遍历网卡
	char* lpszIP = NULL;
	d = alldevs;
	while (NULL != d)
	{
		// 遍历网卡IP
		char szAddress[1024] = { 0 };
		pcap_addr_t* p = d->addresses;
		while (p)
		{
			lpszIP = inet_ntoa(((sockaddr_in*)p->addr)->sin_addr);
			strcpy(szAddress, lpszIP);
			p = p->next;
		}
		std::cout << "地址列表: " << szAddress << std::endl;
		d = d->next;
	}

	// 释放资源
	pcap_freealldevs(alldevs);
	system("pause");
	return 0;
}

输出效果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卡

打开网络适配器的函数,通过传入本机的IP地址,该函数会查找与该IP地址匹配的网络适配器并打开。以下是对该函数的简要分析:

查找网卡设备指针:

if (-1 == pcap_findalldevs_ex(PCAP_SRC_IF_STRING, NULL, &alldevs, errbuf))

使用 pcap_findalldevs_ex 函数来获取本机所有网卡设备的链表。如果返回值为 -1,说明发生了错误,这时函数会输出错误信息并直接返回。

选取适合网卡:

for (d = alldevs; d; d = d->next)

通过遍历网卡设备链表,查找与传入的本机IP地址匹配的网卡。首先,通过检查每个网卡的地址列表,找到第一个匹配的网卡。如果找到了,将 flag 标记设为1,然后跳出循环。如果未找到匹配的网卡,输出错误信息并返回。

获取子网掩码:

netmask = ((sockaddr_in*)d->addresses->netmask)->sin_addr.S_un.S_addr;

获取匹配网卡的子网掩码。

打开网卡:

m_adhandle = pcap_open(d->name, 65536, PCAP_OPENFLAG_PROMISCUOUS, 1000, NULL, errbuf);

使用 pcap_open 函数打开选择的网卡,该函数的声明如下:

pcap_t *pcap_open(const char *source, int snaplen, int flags, int read_timeout, struct pcap_rmtauth *auth, char *errbuf);

这里是对参数的简要解释:

  • source: 要打开的网络适配器的名称,例如 "eth0"。

  • snaplen: 指定捕获数据包时每个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如果数据包超过这个长度,它将被截断。通常设置为数据包的最大可能长度。

  • flags
    

    : 控制捕获的方式,可以使用位掩码进行组合。常见的标志包括:

    • PCAP_OPENFLAG_PROMISCUOUS: 开启混杂模式,允许捕获所有经过网卡的数据包。
    • PCAP_OPENFLAG_MAX_RESPONSIVENESS: 最大响应性标志,可能在某些平台上影响性能。
  • read_timeout: 设置超时值,以毫秒为单位。如果设置为0,表示无限期等待数据包。

  • auth: 可以指定用于远程捕获的身份验证信息,通常为 NULL

  • errbuf: 用于存储错误信息的缓冲区,如果函数执行失败,会将错误信息写入这个缓冲区。

函数返回一个 pcap_t 类型的指针,它是一个表示打开的网络适配器的结构。如果打开失败,返回 NULL

检查以太网:

if (DLT_EN10MB != pcap_datalink(m_adhandle))

pcap_datalink 函数是 PCAP 库中用于获取网络适配器数据链路类型(datalink type)的函数,确保是以太网,如果不是以太网,输出错误信息并返回。

该函数的声明如下:

int pcap_datalink(pcap_t *p);

这里是对参数的简要解释:

  • p: 表示一个已经打开的网络适配器的 pcap_t 结构指针。

函数返回一个整数,表示数据链路类型。这个值通常是预定义的常量之一,用于标识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链路。

常见的一些数据链路类型常量包括:

  • DLT_EN10MB(Ethernet): 表示以太网数据链路。
  • DLT_IEEE802(802.5 Token Ring): 表示 IEEE 802.5 Token Ring 数据链路。
  • DLT_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表示点对点协议数据链路。
  • DLT_ARCNET(ARCNET): 表示 ARCNET 数据链路。

释放网卡设备列表:

pcap_freealldevs(alldevs);

最后,释放 pcap_findalldevs_ex 函数返回的网卡设备列表,避免内存泄漏。

该函数的其他全局变量 m_adhandleFinalPacketUserDataLen 已经在文章开头声明和定义。

// 通过传入本机IP地址打开网卡
void OpenAdapter(std::string local_address)
{
  pcap_if_t* alldevs = NULL, * d = NULL;
  char errbuf[256] = { 0 };
  bpf_program fcode;
  u_int netmask;

  // 获取网卡设备指针
  if (-1 == pcap_findalldevs_ex(PCAP_SRC_IF_STRING, NULL, &alldevs, errbuf))
  {
    std::cout << "获取网卡设备指针出错" << std::endl;
    return;
  }

  // 选取适合网卡
  int flag = 0;
  for (d = alldevs; d; d = d->next)
  {
    pcap_addr_t* p = d->addresses;
    while (p)
    {
      if (local_address == inet_ntoa(((sockaddr_in*)p->addr)->sin_addr))
      {
        flag = 1;
        break;
      }
      p = p->next;
    }
    if (1 == flag)
      break;
  }
  if (0 == flag)
  {
    std::cout << "请检查本机IP地址是否正确" << std::endl;
    std::cout << local_address.c_str() << std::endl;
    return;
  }

  // 获取子网掩码
  netmask = ((sockaddr_in*)d->addresses->netmask)->sin_addr.S_un.S_addr;

  // 打开网卡
  m_adhandle = pcap_open(d->name, 65536, PCAP_OPENFLAG_PROMISCUOUS, 1000, NULL, errbuf);
  if (NULL == m_adhandle)
  {
    std::cout << "打开网卡出错" << std::endl;
    pcap_freealldevs(alldevs);
    return;
  }

  //检查以太网
  if (DLT_EN10MB != pcap_datalink(m_adhandle))
  {
    std::cout << "此程序仅在以太网下工作" << std::endl;
    pcap_freealldevs(alldevs);
    return;
  }

  // 释放网卡设备列表
  pcap_freealldevs(alldevs);
}

构造数据

MAC地址转换为Bytes字节

将MAC 地址的字符串表示形式转换为字节数组(unsigned char 数组),函数首先创建了一个临时缓冲区 Tmp 来存储输入字符串的拷贝,然后使用 sscanf 函数将字符串中的每两个字符解析为一个十六进制数,存储到 Returned 数组中。最后,通过调整指针的位置,跳过已经处理的字符,实现了对整个字符串的解析。

下面是这段代码的解释:

// MAC地址转Bytes
unsigned char* MACStringToBytes(std::string String)
{
  // 获取输入字符串的长度
  int iLen = strlen(String.c_str());

  // 创建一个临时缓冲区,用于存储输入字符串的拷贝
  char* Tmp = new char[(iLen + 1)];

  // 将输入字符串拷贝到临时缓冲区
  strcpy(Tmp, String.c_str());

  // 创建一个用于存储结果的unsigned char数组,数组大小为6
  unsigned char* Returned = new unsigned char[6];

  // 循环处理每个字节
  for (int i = 0; i < 6; i++)
  {
    // 使用sscanf将字符串中的两个字符转换为16进制数,存储到Returned数组中
    sscanf(Tmp, "%2X", &Returned[i]);

    // 移动临时缓冲区的指针,跳过已经处理过的字符
    memmove((void*)(Tmp), (void*)(Tmp + 3), 19 - i * 3);
  }

  // 返回存储结果的数组
  return Returned;
}

Bytes字节转换为16进制

将两个字节(unsigned char 类型的 XY)组成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函数的目的是将两个字节的数据合并成一个16位的整数。首先,将 X 左移8位,然后与 Y 进行按位或操作,得到一个包含两个字节信息的16位整数。最后,将这个16位整数返回。这种操作通常在处理网络协议或二进制数据时会经常遇到。

下面是这段代码的解释:

// Bytes地址转16进制
unsigned short BytesTo16(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
  // 将 X 左移8位,然后与 Y 进行按位或操作,得到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
  unsigned short Tmp = X;
  Tmp = Tmp << 8;
  Tmp = Tmp | Y;
  return Tmp;
}

计算 IP 数据报的校验和

这个函数主要通过遍历 IP 头中的每两个字节,将它们合并为一个16位整数,并逐步累加到校验和中。在每次累加时,还需要检查是否发生了溢出,如果溢出则需要额外加1。最后,对累加得到的校验和进行取反操作,得到最终的 IP 校验和,并将其返回。这种校验和计算通常用于验证 IP 数据报的完整性。

下面是这段代码的解释:

// 计算IP校验和
unsigned short CalculateIPChecksum(UINT TotalLen, UINT ID, UINT SourceIP, UINT DestIP)
{
  // 初始化校验和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 0;

  // 遍历 IP 头的每两个字节
  for (int i = 14; i < 34; i += 2)
  {
    // 将每两个字节合并为一个16位整数
    unsigned short Tmp = BytesTo16(FinalPacket[i], FinalPacket[i + 1]);
    
    // 计算校验和
    unsigned short Difference = 65535 - CheckSum;
    CheckSum += Tmp;
    
    // 处理溢出
    if (Tmp > Difference) { CheckSum += 1; }
  }

  // 取反得到最终的校验和
  CheckSum = ~CheckSum;

  return CheckSum;
}

计算 UDP 数据报的校验和

这个函数主要通过构造 UDP 数据报的伪首部,包括源 IP、目标 IP、协议类型(UDP)、UDP 长度、源端口、目标端口以及 UDP 数据等字段,并通过遍历伪首部的每两个字节计算校验和。最后取反得到最终的 UDP 校验和,并将其返回。这种校验和计算通常用于验证 UDP 数据报的完整性。

下面是这段代码的解释:

// 计算UDP校验和
unsigned short CalculateUDPChecksum(unsigned char* UserData, int UserDataLen, UINT SourceIP, UINT DestIP, USHORT SourcePort, USHORT DestinationPort, UCHAR Protocol)
{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 0;

  // 计算 UDP 数据报的伪首部长度
  unsigned short PseudoLength = UserDataLen + 8 + 9; // 长度包括 UDP 头(8字节)和伪首部(9字节)

  // 如果长度不是偶数,添加一个额外的字节
  PseudoLength += PseudoLength % 2;

  // 创建 UDP 伪首部
  unsigned char* PseudoHeader = new unsigned char[PseudoLength];
  RtlZeroMemory(PseudoHeader, PseudoLength);

  // 设置伪首部中的协议字段为 UDP (0x11)
  PseudoHeader[0] = 0x11;

  // 复制源和目标 IP 地址到伪首部
  memcpy((void*)(PseudoHeader + 1), (void*)(FinalPacket + 26), 8);

  // 将 UDP 头的长度字段拷贝到伪首部
  unsigned short Length = UserDataLen + 8;
  Length = htons(Length);
  memcpy((void*)(PseudoHeader + 9), (void*)&Length, 2);
  memcpy((void*)(PseudoHeader + 11), (void*)&Length, 2);

  // 将源端口、目标端口和 UDP 数据拷贝到伪首部
  memcpy((void*)(PseudoHeader + 13), (void*)(FinalPacket + 34), 2);
  memcpy((void*)(PseudoHeader + 15), (void*)(FinalPacket + 36), 2);
  memcpy((void*)(PseudoHeader + 17), (void*)UserData, UserDataLen);

  // 遍历伪首部的每两个字节,计算校验和
  for (int i = 0; i < PseudoLength; i += 2)
  {
    unsigned short Tmp = BytesTo16(PseudoHeader[i], PseudoHeader[i + 1]);
    unsigned short Difference = 65535 - CheckSum;
    CheckSum += Tmp;
    if (Tmp > Difference) { CheckSum += 1; }
  }

  // 取反得到最终的校验和
  CheckSum = ~CheckSum;

  // 释放伪首部的内存
  delete[] PseudoHeader;

  return CheckSum;
}

这段代码的分析:

  1. 伪首部构造: UDP校验和的计算需要使用UDP头以及伪首部(包含源IP、目标IP、协议类型、UDP长度等信息)。这里使用PseudoHeader数组来构造伪首部。
  2. 伪首部填充: 通过memcpy等操作将源和目标IP地址、UDP头的长度字段以及UDP的源端口、目标端口、UDP数据等内容填充到伪首部中。
  3. 伪首部遍历: 通过遍历伪首部的每两个字节,计算累加和。遍历过程中,将两个字节转换为16位整数Tmp,然后进行累加。如果累加结果大于65535,则向结果中再加1。这是为了处理累加和溢出的情况。
  4. 取反: 计算完毕后,对累加和取反得到最终的UDP校验和。
  5. 内存释放: 最后释放动态分配的伪首部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UDP校验和是一个16位的值,用于验证UD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修改。这段代码主要完成了构造UDP伪首部和计算校验和的过程。在实际网络通信中,校验和的计算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创建UDP数据包函数

创建一个UDP数据包,该代码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编程示例,用于创建和发送UDP数据包。其中,UDP数据包的内容和头部信息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代码的概述:

  1. 打开网卡: 通过pcap_findalldevs_ex函数获取本机的网卡设备列表,并在控制台输出每个网卡的地址列表。
  2. 选择网卡: 用户输入本机IP地址,程序通过遍历网卡设备列表,找到与输入IP地址匹配的网卡。
  3. 打开选定的网卡: 使用pcap_open函数打开选择的网卡,获取到网卡的句柄。
  4. 创建UDP数据包: 调用CreatePacket函数创建一个UDP数据包。该函数包括以下步骤:
    • 分配内存:使用new运算符为FinalPacket分配内存,内存大小为UserDataLength + 42字节。
    • 填充以太网头:拷贝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和协议类型(IPv4)到FinalPacket的前12个字节。
    • 填充IP头:填充IPv4头部,包括版本、标题长度、总长度、标识、标志、偏移、生存时间、协议(UDP为0x11),校验和、源IP和目标IP。
    • 填充UDP头:填充UDP头,包括源端口、目标端口、UDP长度(包括UDP头和数据)和校验和。
    • 计算IP校验和:调用CalculateIPChecksum函数计算IP头的校验和。
    • 计算UDP校验和:调用CalculateUDPChecksum函数计算UDP头的校验和。
    • 返回数据包:生成的UDP数据包保存在FinalPacket中。
  5. 释放资源: 在程序结束时,释放分配的内存。
void CreatePacket(unsigned char* SourceMAC, unsigned char* DestinationMAC,unsigned int SourceIP, unsigned int DestIP,unsigned short SourcePort, unsigned short DestinationPort,unsigned char* UserData, unsigned int UserDataLength)
{
  UserDataLen = UserDataLength;
  FinalPacket = new unsigned char[UserDataLength + 42]; // 为数据长度加上42字节的标头保留足够的内存
  USHORT TotalLen = UserDataLength + 20 + 8;            // IP报头使用数据长度加上IP报头长度(通常为20字节)加上udp报头长度(通常为8字节)

  // 开始填充以太网包头
  memcpy((void*)FinalPacket, (void*)DestinationMAC, 6);
  memcpy((void*)(FinalPacket + 6), (void*)SourceMAC, 6);
  
  USHORT TmpType = 8;
  memcpy((void*)(FinalPacket + 12), (void*)&TmpType, 2);  // 使用的协议类型(USHORT)类型0x08是UDP。可以为其他协议(例如TCP)更改此设置
  
  // 开始填充IP头数据包
  memcpy((void*)(FinalPacket + 14), (void*)"\x45", 1);     // 前3位的版本(4)和最后5位的标题长度。
  memcpy((void*)(FinalPacket + 15), (void*)"\x00", 1);     // 通常为0
  TmpType = htons(TotalLen);
  memcpy((void*)(FinalPacket + 16), (void*)&TmpType, 2);

  TmpType = htons(0x1337);
  memcpy((void*)(FinalPacket + 18), (void*)&TmpType, 2);    // Identification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0), (void*)"\x00", 1);      // Flags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1), (void*)"\x00", 1);      // Offset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2), (void*)"\x80", 1);      // Time to live.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3), (void*)"\x11", 1);      // 协议UDP为0x11(17)TCP为6 ICMP为1等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4), (void*)"\x00\x00", 2);  // 计算校验和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6), (void*)&SourceIP, 4);   //inet_addr does htonl() for us
  memcpy((void*)(FinalPacket + 30), (void*)&DestIP, 4);
  
  // 开始填充UDP头部数据包
  TmpType = htons(SourcePort);
  memcpy((void*)(FinalPacket + 34), (void*)&TmpType, 2);
  TmpType = htons(DestinationPort);
  memcpy((void*)(FinalPacket + 36), (void*)&TmpType, 2);
  USHORT UDPTotalLen = htons(UserDataLength + 8); // UDP Length does not include length of IP header
  memcpy((void*)(FinalPacket + 38), (void*)&UDPTotalLen, 2);
  //memcpy((void*)(FinalPacket+40),(void*)&TmpType,2); //checksum
  memcpy((void*)(FinalPacket + 42), (void*)UserData, UserDataLength);

  unsigned short UDPChecksum = CalculateUDPChecksum(UserData, UserDataLength, SourceIP, DestIP, htons(SourcePort), htons(DestinationPort), 0x11);
  memcpy((void*)(FinalPacket + 40), (void*)&UDPChecksum, 2);

  unsigned short IPChecksum = htons(CalculateIPChecksum(TotalLen, 0x1337, SourceIP, DestIP));
  memcpy((void*)(FinalPacket + 24), (void*)&IPChecksum, 2);

  return;
}

对该代码的分析:

  1. 分配内存: 使用new运算符为FinalPacket分配内存,内存大小为UserDataLength + 42字节。这足够容纳UDP数据以及以太网、IP和UDP头的长度。
  2. 填充以太网头: 使用memcpy函数将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和协议类型(这里是IPv4)拷贝到FinalPacket的前12个字节。
  3. 填充IP头:FinalPacket的第14个字节开始,填充IPv4头部。这包括版本、标题长度、总长度、标识、标志、偏移、生存时间、协议(UDP为0x11),校验和、源IP和目标IP。
  4. 填充UDP头:FinalPacket的第34个字节开始,填充UDP头。这包括源端口、目标端口、UDP长度(包括UDP头和数据)和校验和。其中,UDP校验和的计算通过调用CalculateUDPChecksum函数完成。
  5. 计算IP校验和: 在填充IP头后,调用CalculateIPChecksum函数计算IP头的校验和。这个校验和是IPv4头的一个字段。
  6. 返回数据包: 函数执行完毕后,生成的UDP数据包保存在FinalPacket中,可以将其用于发送到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中的硬编码可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例如协议类型、标识、生存时间等。此外,计算校验和是网络协议中用于检测数据完整性的一种机制。

发送UDP数据包

代码演示了如何打开网卡,生成UDP数据包,并通过pcap_sendpacket函数发送数据包到网络。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包的内容和地址是硬编码的,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打开网卡
	OpenAdapter("10.0.66.24");

	// 填充地址并生成数据包包头
	char SourceMAC[MAX_PATH] = "8C-ff-ff-ff-ff-ff";
	char SourceIP[MAX_PATH] = "192.168.93.11";
	char SourcePort[MAX_PATH] = "80";

	char DestinationMAC[MAX_PATH] = "8C-dd-dd-dd-dd-dd";
	char DestinationIP[MAX_PATH] = "192.168.93.11";
	char DestinationPort[MAX_PATH] = "8080";

	char DataString[MAX_PATH] = "hello lyshark";
	CreatePacket(MACStringToBytes(SourceMAC), MACStringToBytes(DestinationMAC), inet_addr(SourceIP), inet_addr(DestinationIP), atoi(SourcePort), atoi(DestinationPort), (UCHAR*)DataString, (strlen(DataString) + 1));

	// 循环发包
	for (int x = 0; x < 10; x++)
	{
		if (0 != pcap_sendpacket(m_adhandle, FinalPacket, (UserDataLen + 42)))
		{
			char* szErr = pcap_geterr(m_adhandle);
			return 0;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打开wireshark抓包工具,过滤目标地址为ip.dst==192.168.93.11然后抓包,运行编译后的程序,则你会看到我们自己构建的数据包被发送了10次,如下图所示;

随便打开一个数据包看下结构,源地址目标地址均是伪造的地址,数据包中的内容是hello lyshark,如下图所示;

标签:UDP,Npcap,数据包,void,网卡,FinalPacket,pcap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yShark/p/17855464.html

相关文章

  • Centos系统udp丢包&内核参数优化
    echo0>/proc/irq/31/smp_affinity_listecho1>/proc/irq/33/smp_affinity_list这两个命令是用于设置Linux中中断处理程序的亲和性,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Linux系统中,系统中断(IRQ)是由硬件触发的,它们通常被用于处理来自硬件设备的请求(例如,网络接口卡、磁盘控制器......
  • WebRTC ,P2P, UDP,NAT,信令,socket
    为什么WebRTC使用UDP?NAT穿透需要UDP。没有NAT穿透,就无法建立P2P连接。UDP不像TCP那样"保证送达“,因此WebRTC在用户级别提供这一特性。你提到的是正确的,NAT(网络地址转换)穿透通常需要使用UDP协议。NAT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便在互联......
  • UDP分片和丢包与TCP效果对比
    UDP分片与丢包,UDP真的比TCP高效吗?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总体来说,TCP更适合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例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而UDP则更适合对速度有高要求,但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低的应用,例如实时视频流或游戏。在多数网络环境下,TCP比UDP更......
  • Wireshark的数据包它来啦!
    通过Wireshark工具,可以轻松的看到网卡的数据信息。通过Wireshark显示的数据包内容信息,通常分七栏,介绍一下:1No.:数据包编号。2.TimeTime显示时间,以1号数据包发生开始计时。3.SourceSource显示内容为数据的发送方,以IP地址方式显示。4.DestinationDestination显示内容为数据包的目的设......
  • Proxifier+Burp 抓取微信PC端小程序数据包
    由于工作要求,需要抓取微信小程序的数据包,如是了解了一下,简直是解放了一片新大陆啊!以下是记录Proxifier+Burp使用过程。现有环境BurpSuite可正常使用,能抓取浏览器HTTP/HTTPS流量。(BurpSuite的安装以及使用方法可自行百度)BurpSuite代理设置为如下图:Proxifier+Burp抓取微信H......
  • C#实现抓包,并过滤UDP
    C#实现抓包,并过滤UDPusingPacketDotNet;usingSharpPcap;usingSharpPcap.LibPcap;usingSystem;usingSystem.Linq;usingSystem.Net.Sockets;usingSystem.Text;namespaceConsoleAppSharppcap{internalclassProgram{staticvoidMain(string[]a......
  • 网卡收发数据包的过程
    一、接收数据包的流程接收数据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底层的技术细节,但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网卡收到数据包。将数据包从网卡硬件缓存转移到服务器内存中。通知内核处理。经过TCP/IP协议逐层处理。应用程序通过read()从socketbuffer读取数据。将网卡收到的数据包转......
  • mysql5.7安装插件udp(lib_mysqludf_sys)
    项目应用中需要用mysql执行一下命令行.几经搜索可以安装lib_mysqludf_sys插件可以实现本地window环境安装(mysql8.0,64位,使用lib_mysqludf_sys.dll文件)--查看环境中插件目录showvariableslike'%plugin%';--plugin_dir C:/mysql/lib/plugin/--将lib_mysqludf_sys......
  • 查询window开启的服务及命令跟踪服务器计算机 TCP/IP 数据包
    一、要求在DOS窗口中使用一条命令查询服务器计算机查询该计算机开启了哪些服务实现过程:1)WIN+R调出命令提示框;2)输入DOS命令:netstart二、在服务器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跟踪服务器计算机TCP/IP数据包从该计算机到赛场云服务器所通过的路径。实现过程:1)WIN+R调出命令提示框;2)输......
  • 服务器发送了一个意外的数据包。 received: 3, expected: 20
     [root@node02local]#vim/etc/ssh/sshd_config#最后一行添加KexAlgorithmscurve25519-sha256@libssh.org,ecdh-sha2-nistp256,ecdh-sha2-nistp384,ecdh-sha2-nistp521,diffie-hellman-group14-sha1[root@node02local]#systemctlreloadss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