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内容是在看侯捷老师翻译的《Modern C++ Design》书籍时,整理的code和摘要,用于不断地温故知新。
第一章
1. 运用 Template Template 参数实作 Policy Classes
template <template <class Created> class CreationPolicy>
// template <template <class> class CreationPolicy> <---- 也可以这样写
class WidgetManager : public CreationPolicy<Widget>
{...};
// 使用端
WidgetManager<OpNewCreator> MyWidgetMgr; // <--- 并未提供 Widget 模版参数
Created
是 CreationPolicy
的参数,CreationPolicy
则是 WidgetManager
的参数。 Widget
已经显式地在 public
后写出了,所以使用时不需要再传一次参数给 Policy
。
尽管在模版里写出了 Created
,但并没有使用到,也没有啥贡献,只是 CreationPolicy
的形式引数(formal argument)
从易用性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 policies
,并且以“template 缺省参数”的形式提供:
template <template <class> class CreationPolicy = OpNewCreator>
class WidgetManager : ....
注意:policies
与虚函数有很大不同。policies
因为有丰富的型别信息及静态链接等特性,所以是建立「设计元素」时的本质性东西。即「设计」指定了「执行前型别如何互相作用、你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的完整规则。此外,由于编译期才将 host class
和其 policies
结合在一起,因此更加牢固和高效。
缺点:由于 policies
特质,不适用于动态链接和二进位接口。作者认为如下的方式「难以讨论、定义、实作和运用」
struct OpNewCreator {
template <class T>
static T* Create(){
return new T;
}
};
2. Poilic Class 的析构函数
许多 Policies
并无任务数据成员、纯粹只是规范行为,若给基类加入一个虚函数,会额外增加对象大小(引入一份 vptr
)。一种解法是:采用 protected
继承或者 private
继承(但会失去很多丰富的特性)。更轻便和有效率的解法是:定义一个 non-virtual protected
析构函数:
struct OpNewCreator {
template <class T>
static T* Create(){
return new T;
}
// 只有派生类得到的Class 才可以摧毁这个policy对象。避免了外界通过delete 指向基类的指针的用法。
protected:
~OpNewCreator(){} // 非虚函数,无大小和速度上的开销
};
3. 通过不完全具现化而获得的选择性机能
如果 class template
有一个成员函数未曾被用到,他就不会被编译器具体实现出来,编译器不会理他,甚至不会为他进行语法检查。
4. 结合 Policy Classes
当你将 policies
组合起来时,便是它们最有用的时候。
template<
class T,
template <class> class CheckingPolicy,
template <class> class ThreadingModel
>
class SmartPtr // <--- 「集成数个 policies」 的协调层
: public CheckingPolicy<T>
, public ThreadingModel<SmartPtr>{
....
T* operator->(){
typename ThreadingModel<SmartPtr>::Lock guard(*this);
CheckingPolicy<T>::Check(pointee_);
return pointee_;
}
private:
T* pointee_;
};
// 使用端
typedef SmartPtr<Widget, NoChecking, SingleThreaded> WidgetPrt;
上述同一函数中对 checkingPolicy
和 ThreadingModel
的两个 policy classes
的运用。根据不同的 template
参数,SmartPtr::operator->
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正交行为,这正是 policies
的组合威力所在。
5. 以 Policy Classes 定制结构
虽然 templates
具有「无法定制 class 的结构,只能定制其行为」的限制,但 policy-based design
支持结构方面的定制。
template <class T>
class DefaultSPStorage
{
public:
typedef T* PointerType;
typedef T& ReferenceType;
protected:
PointerType GetPointer() {return ptr_;}
void SetPointer(PointerType ptr){ ptr_ = ptr;}
private:
PointerType ptr_;
};
tempalte
<
class T,
template <class> class CheckingPolicy,
template <class> class ThredingModel,
template <class> class Storage = DefaultSPStorage // <——- 可实现指针类型的屏蔽
>
calss SmartPtr;
6. Policies 的兼容性
Policies
之间彼此转换的各种方法中,最好又最具扩充性的方法是「以 Policy
控制 SmartPtr
对象的拷贝和初始化」,如下例子:
template<class T, template <class> class CheckingPolicy>
class SmartPtr : public CheckingPolicy<T>{
...
template<class T1, template <class> class CP1>
SmartPtr(const SmartPtr<T1, CP1>& other)
: pointee_(other.pointee_), CheckingPolicy<T>(other)
{...}
};
-
假设
ExetendWidget
派生自Widget
。当以SmartPtr<ExtendWidget, NoChecking>
初始化一个SmartPtr<Widget, NoChecking>
时,编辑器会尝试以一个ExtendWidget*
初始化Widget*
(这会成功),然后以一个SmartPtr<Widget, NoChecking>
初始化NoChecking
。前者是派生自后者的,所以编译器是很容易知道你想做什么,也会正确帮你这么做。 -
当以
SmartPtr<ExtendWidget, NoChecking>
初始化一个SmartPtr<Widget, EnforceNotNull>
时,编译器就会尝试将SmartPtr<ExtendWidget, NoChecking>
拿来匹配EnforceNotNull
构造函数。则依赖于EnforceNotNull
是否有对应的够咱函数,若有,则转换成功。或者NoChecking
有对应的转型操作符,则也会转换成功。除此之外,都会编译错误。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相关case:std::autop_ptr
(C++11已不推荐使用了)。
7. 将一个 Class 分解为一堆 Policies
建议 Policy-based class design
的最困难的部分,便是如何将 class
正确地分解为 policies
。一个准则就是「将参与 class
行为的设计鉴别出来,并命名之」。任何处理逻辑只要有「一种以上的方法解决」,都应该被分析出来,并独立为 Policy
。但「过度泛化」的 host classes
会产生缺点,会有过多的 template
参数。
Policy
之间的边界怎么确定呢?保持正交分解很重要。不正交的分解——如果各式各样的 policies
需要知道彼此。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IsArray{
T& ElementAt(T* ptr, size_t idx) {return ptr[idx];}
....
};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IsNotArray {};
假设还有另一个 Policy
负责析构。此时无论 SmartPtr
是否指向 Array
,都会与析构的 Policy
耦合,因为析构的 Policy
在 IsArray
下使用 delete []
,在 IsNotArray
下使用 delete
。因此 Array
与 Destroy
不是正交的。非正交的 policies
是不完美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会给 host class
和 policy class
引入额外的复杂度。
8. 总结
「设计」就是一种「选择」,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困难并不在于找不到解决方案,而是有太多方案。Policies
机制由 templates
和 多重继承组成,Host class
的所有机能都来自 policies
,运作起来就像一个聚合无数个 Policies
的容器。
第二章
1. 编译期 Assertions
表达式在编译期评估所得的结果是个定值(常数),这意味着你可以用利用编译器来做检查。最简单的方式称为 compile-time assertions
,在C和C++语言中都可以实现,它依赖一个事实:大小为 0 的 array
是非法的。
#define STATIC_CHECK(expr) { char unnamed[(expr) ? 1: 0];} // <---- 最初版本
template <class To, class From>
To Safe_reinterpret_cast(From from)
{
STATIC_CHECK(sizeof(from) <= sizeof(To));
return reinterpret_cast<To>(from);
}
但上述实现无法提供「可读、友好、可定制」的报错信息,较好的解法是依赖一个名称带有意义的 template
。
template <bool> struct CompiledTimeError;
template <> struct CompiledTimeError<true>{}; // <--- 仅支持对 true 进行具现化
#define STATIC_CHECK(expr) (CompiledTimeError<(expr) != 0>())
为了更进一步支「可定制化」的报错信息,我们可以进阶地修改为:
template<bool>
struct CompiledTimeChecker{
CompiledTimeChecker(...); // <--- C++ 支持的非定量任意参数
}
template<> struct CompiledTimeChecker<false>{}; // <-- 仅对 false 进行具现化
#define STATIC_CHECK(expr, msg) \
{ \
class ERROR_##msg {}; \ // <--- local 空类
(void)sizeof(CompiledTimeChecker<(expr)>(Error_##msg)); \ // <--- Error_##msg 是类的初始化参数,sizeof最终会被调用
}
当表达式为 false
时,编译器找不到将 Error_##msg
转成 CompiledTimeChecker<false>
的方法,而且会报出:Error: Cannot convert Error_xxx to CompiledTimeChecker<false>
。
2. 模版偏特化
通常在一个 class template
偏特化定义中,你只会特化某些 template
参数,而留下其他泛化参数,编译器会尝试找出「最匹配」的定义,虽然这个过程十分复杂和精细。
template <class Window, class Controller>
class Widget {....};
template <class ButtonArg> // <---- 支持富有创意的偏特化
class Widget<Button<ButtonArg>, MyController> {...};
但偏特化机制不能作用在「函数」身上,不论是成员函数还是非成员函数
- 可以「全特化」
class template
中的成员函数,但不能「偏特化」他们 - 不能偏特化
namespace-level(non-member)
函数,但可以借助函数重载实现类似的效果。
template <class T, Class U>
T Func(U obj);
template <class U>
void Func<void, U>(U obj); // <---- 非法
template <class T>
T Func(Window obj); // <---- 合法,overloading 机制
3. 局部类 Local Classes
C++ 支持在函数中定义 class
,是的,没有看错,是在函数中定义,但有一些局限性:
local class
不能定义static
成员变量,也不能访问non-static
局部变量
有趣的是,local class
可以使用函数的 template
参数。当然,任何运用 local class
的手法,都可以改用「函数外的 template class
」 来完成。但 local class
可以简化操作并提高「符号地域性」
class Inter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Fun() = 0;
};
template <class T, class P>
Interface* MakeAdapter(const T& obj, const P& arg){
class Local : public Interface { // <--- 内部类
public:
Local(const T& obj, const P& arg): obj_(obj), arg_(arg) {}
virtual void Fun() {obj_.Call(arg_);}
private:
T obj_;
P arg_;
};
return new Local(obj, arg);
}
local class
还有一个隐藏特性:它有 final
的语义。即外界不能继承一个隐藏于函数内的 class
。
4. 常整数映射为型别
如下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思路,比较有意思,藉由「不同的 template
具现体本身就是不同的类型」。
template <int v>
struct Int2Type{
enum {value = v};
};
上述用于产生类别的数值是一个「枚举值」,可根据编译期计算出来的结果选用不同的函数,达到「运用常数来静态分派」的功能。那在什么场景下会用到这个手法呢?
- 有必要根据某个编译期常数调用一个或不同的函数
- 有必要在编译期实施「分派」(
dispatch
)
相对而言,执行期分派有时并非如我们预期,在编译器层面可能会报错,如下例子:
template <typename T, bool isPoly>
class NiftyContainer{
void DoSomething(){
T* pSomeObj = ...;
if(isPoly){ // <--- 运行时分派
T* pNewObj = pSomeObj->Clone(); // <--- 位置①
.... (多态算法)
}else{
T* pNewObj = new T(*pSomeObj); // copy 构造, 位置②
....(非多态算法)
}
}
};
如果你调用 NiftyContainer<int, false>
的 DoSomething()
,当模版参数 T
类别没有定义成员函数 Clone()
时,上述代码会在位置①编译报错。因为编译器总是勤奋地编译所有的分支。
Int2Type
提供了一种明确的解法,其奥义在于「编译器并不会去编译一个未被使用到的 template
函数,只会做文法检查而已」。
....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T* pObj){ DoSomething(pObj, Int2Type<isPoly>);}
private:
void DoSomething(T* pObj, Int2Type<true>){
T* pNewObj = pObj->Clone();
.... (多态算法)
}
void DoSomething(T* pObj, Int2Type<false>){
T* pNewObj = new T(*pObj);
....(非多态算法)
}
};
5. 型别对型别的映射
template
函数不支持偏特化,我们有办法模拟实现类似的机制么?假设我们要针对 Widget
的创建过程偏特化,因为它的构造函数有两个参数。
template <class T, class U>
T* Create(const U& arg){
return new T(arg);
}
// 初版方案:借助重载机制
template <class T, class U>
T* Create(const U& arg, T /*dummy*/){
return new T(arg);
}
template <class U>
Widget* Create(const U& arg, Widget /*dummy*/){
return new Widget(arg, -1);
}
上述方案会构造未使用的对象,造成额外开销。此处我们引入 Type2Type
: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Type2Type{
typedef T OriginalType; // <---- 没有任何数值
};
template <class T, class U>
T* Create(const U& arg, Type2Type<T>){
return new T(arg);
}
template <class U>
Widget* Create(const U& arg, Type2Type<Widget>){
return new Widget(arg, -1);
}
// 使用端
String* pStr = Create("hello", Type2Type<String>())();
Widget* pW = Create(100, Type2Type<Widget>())();
Type2Type
参数只是用来选择合适的「重载函数」。
6.型别选择
在前面的 NiftyContainer
例子中,你可能会选择 std::vector
作为后端的存储结构,对于多态类型,不能存储实例,必须存储指针;对于非多态类型,可以存储实例(这样效率更高)。你可能会想到根据 isPoly
参数动态决定将 ValueType
定义为 T*
或 T
,如下:
template <class T, bool isPoly>
struct NiftyContainerValueTraits {
typedef T* valueType;
};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NiftyContainerValueTraits<T, false> {
typedef T valueType;
};
template <class T, bool isPoly>
class NiftyContainer{
...
typedef NiftyContainerValueTraits<T, isPoly> Traits;
typedef typename Traits::ValueType ValueType; // <---- 借助 Traits 机制
};
如上实现方案,针对不同的类,都必须定义专属的 Traits class template
。(为什么?不是只针对「是否多态」进行偏特化就可以了,为什么这里会说对不同的类也要定义专属的 Traits
呢?)
Loki 里的实现是如下机制:
template <bool flag, class T, class U>
struct Select{
typedef T Result;
};
template <class T, class U>
struct Select<false, T, U>{
typedef U Result;
};
template <class T, bool isPoly>
class NiftyContainer{
...
typedef Select<isPoly, T*, T>::Result ValueType;
};
7. 编译期间侦测可转换性和继承性
对于两个陌生的类型 T
和 U
,如何知道 U
是否继承自 T
? 可以合并运用 sizeof
和重载函数,如下是魔法产生的样例代码:
template<class T, class U>
class Conversion{
typedef char Small;
class Big {char dummy[2];};
static Small Test(U);
static Big Test(...);
static T MakeT(); // not implemented
public:
enum {exists = sizeof(Test(MakeT())) == sizof(Small);}
enum {sameType = false;}
};
template <class T> // 偏特化
class Conversion<T, T>{
public:
enum {exists = 1, sameType = 1};
};
// 用户端代码
int main(){
using namespace std;
cout << Conversion<double, int>::exists << endl; // 1
cout << Conversion<char, char*>::exists << endl; // 0
cout << Conversion<size_t, vector<int>>::exists << endl; // 0
}
有了 Conversion
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在编译期判断两个 class
是否具有继承关系:
#define SUPER_SUB_CLASS(T, U) \
(Conversion<const U*, const T*>::exists && \
!Conversion<const T*, conost void*>::sameType)
如果 U
是 public
继承自 T
,或 T
和 U
是同一类别,SUPER_SUB_CLASS(T, U)
会返回 true
。为什么这些代码要加上 const
修饰?原因是我们不希望因为 const
而导致转型失败。
8. type_info 的一个 Wrapper
type_info
常常和 typeid
操作符一起使用,后者返回一个 reference
,指向一个 type_info
对象:
void func(Base* ptr){
if(typeid(*ptr) == typeid(Derived)){
//.....
}
}
typd_info
支持 operator==
、operator!=
,还提供了额外的两个函数:
name()
,返回一个const char*
before()
,带来type_info
对象的次序关系,可以借助此接口对type_info
对象建立索引
但type_info
关闭了copy
构造函数和赋值构造函数,导致不可以存储它,但可以存储它的指针,因为typeid
传回的对象采用的是static
存储方式,不用担心生命周期问题。但C++并不保证每次调用typeid(int)
会传回“指向同一个type_info
对象”的re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