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未有异常发生时,二者性能上几乎没有差别。
-
try catch 关键字在编译器级别上的实现原理:
1、类会跟随一张 异常表(exception table),每一个try catch都会在这个表里添加行记录,每一个记录都有4个信息(try catch的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异常的处理起始位,异常类名称)。
2、当代码在运行时抛出了异常时,首先拿着抛出位置到异常表中查找是否可以被catch(例如看位置是不是处于任何一栏中的开始和结束位置之间),如果可以则跑到异常处理的起始位置开始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则原地return,并且copy异常的引用给父调用方,接着看父调用的异常表。。。以此类推。
-
可得出如下结论:
1、异常如果没发生,也就不会去查表,也就是说你写不写try catch 也就是有没有这个异常表的问题,如果没有发生异常,写try catch对性能是木有消耗的,所以不会让程序跑得更慢。
2、try 的范围大小其实就是异常表中两个值(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的差异而已,也是不会影响性能的。
其实之前在写riscv仿真软件时,硬件的异常处理,也是通过查表完成的!
标签:Java,查表,性能,try,地址,catch,异常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fas/p/1704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