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大多是乐观主义者,或者说悲观主义者很容易在编程开发中放弃挣扎而淘汰出局。
从学习到正式开始编程,开发人员往往会有一个神奇的过渡期。
一开始的初学者,对所学编程语言和项目框架理解不深,难以纵观全局,这时候的开发者往往会着重于某个局部的功能去下苦功夫,绞尽脑汁构思并写出一些自己十分满意的,并且完美的代码和流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开发者的进步,他在以后再来看当时的流程,往往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无效的高级代码。
随着实践和项目经历增多,大多数开发者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有重框架的,有重模块的,有天马行空的,这时候开发者做出的程序会更高级一些,并且往往会难以与其他开发人员的理念并存,或者说互相看不上对方的代码。低代码程序的开发者在运维其他人的流程时,很容易就极端的想把别人的流程重构,认为自己的方法可以更高效,更精简,更稳定。这也许有用,但就时间成本来说,是极不划算的事情,一个本身可以顺利完成业务的程序,只要没有BUG,效率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常再去重构代码是不必要的,重构的过程也许会有提高,也许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增长经验,但是如果把时间花费在开发别的新程序中,结构可能就是同样的时间,但是我们拥有了两个流程。
再往后,开发者阅历增长了,已经可以兼容包并很多好的坏的流程,也可以一眼看透别的程序的优化方案,但是他会有自己的优先级,哪个事情是重要的,哪个事情是紧急的,而有些事情紧急但不重要,有些事情又重要而不紧急,如果对手上的安排做好优先级划分,工作就很容易得心应手。这时候的开发者在自己开发程序时,因为过度考虑程序的稳定,会增加太多的自检和校验机制,这样的程序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有的,但是效率一定会收到影响,用户的体验不能说好。但是如果没有校验机制,流程不稳定而且经常出错,那整个流程就是一个不可用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开发者,在效率和稳定性中间,要做一个平衡和取舍。
以上仅代表我自己的一点拙见,若有异议,欢迎交流探讨。
标签:重构,高效,开发人员,代码,程序,优雅,开发者,流程 From: https://www.cnblogs.com/npr666/p/169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