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的第二篇
上次说到了身为一名程序员应该具备的素养问题,读到了“正交性”的版块,这次来探讨一下之后的内容:
之后又提到了代码的“可撤销性”,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公司里面大都是团队合作,很少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所以,我们的代码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规范性,还需要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这样既能够使得其他成员能够更方便地去修改相关代码,更方便地去增加新的功能,大幅度地提升团队效率,也能更好地用实践来证明我们自身的价值。
还有较为形象的“曳光弹”类,这样的类主要用于在客户无法明确想要的功能时,可以使用这一类的代码,让用户在黑暗中利用“曳光弹”寻找相应目标,根据部分模块,以及自己设想到的功能进行比对,既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也更为清楚地观测到目前项目的进程,看到我们一直在努力,不会觉得我们无所事事,也不会留下什么坏的印象,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让用户将自己的需求明确出来,缩短思考时间,从而提高编写团队的效率。
接着,我又看到了这个--bug的解决方法(既包括现实问题,也包含虚拟问题)。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可爱的解决方法--橡皮鸭,即不断地向它解释你的某些行为的目的,从而让他指出你的问题所在,或者对你进行认同,那么问题就会自己“蹦”出来啦!而在屏幕上面的问题也是一样,我们不停地向计算机解释我们的代码是什么意思,它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我们进行认同或者报错,问题就这么显示出来了。
然后,找到了一句我不太理解的语句“把抽象放进代码,把细节放进元数据”。初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后面耐着性子多读了几遍,我才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道理,我们在编译程序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并不合乎常理的错误,但是代码并不标红,很奇怪的一个现象。现在有了对应的方法来解决这种还无法很好地被解决的bug,就是“把细节放进元数据”,它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巧妙避开某些bug,还可以被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健壮性的设计,程序更加健壮。(好处多多)
以上就是我在11月份的阅读收获啦!
标签:读后感,代码,小工,bug,程序员,放进,我们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uzijin/p/16750616.html